close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與示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小兒科主任 廖賜寶

 

 

健康的寶寶會按照一定的成長順序發育長大,但是少數寶寶可能有些特殊狀況,像是身體某個部位出了小問題,或是腦部的發育過於遲緩等等。許多狀況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寶寶照樣能健康地成長,這就是小寶寶們必須定期到醫療院所做健康檢查的目的。本文將介紹零到一歲寶寶的健康檢查項目與目的,讓爸媽們也能掌握寶寶的健康狀況!

 

以下將先介紹寶寶從一個月大到一歲左右都會進行的檢查,再一一指出不同月齡寶寶在例行檢查項目以外的檢查內容。

 

例行檢查項目

 

身長‧體重‧頭圍

這幾個項目的檢查目的除了了解寶寶的營養與腦部發育狀況之外,也要檢查寶寶的身長、體重與頭圍是否對稱。

 

如何了解身長、體重與頭圍是否對稱?

發育正常的寶寶,其身長、體重與頭圍的大小應該要一致,例如身長落在百分位二十五上下,相對地,體重與頭圍也應該在這個數字左右。如果落差太大,例如體重落在百分位九十五,那麼有可能代表寶寶過胖。如果寶寶的身長、體重都在百分位九十五,那麼寶寶可能是因為遺傳因素(父母長得高大)而長得較高大,而不是肥胖。

 

我的寶寶身長、體重正常嗎?

 

廖賜寶醫師表示,爸媽可依據兒童手冊中的男孩與女孩生長曲線圖來做基本判斷,先以寶寶的月齡與體重來找出寶寶落在哪個百分位。百分位五十上下最為理想,這代表的是在一百個人當中,寶寶的身高屬於排在第五十名。數字愈大,排名愈前面。不過寶寶的身高、體重還有頭圍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因此並不是數字愈大愈好,對於身高體重百分位落在三或是三以下的寶寶,若是他每個月會固定地成長發育,將他每個月的體重變化畫成曲線,而這條曲線呈現持續成長狀況時,那麼他仍是個健康的寶寶。

 

如果寶寶的身長、體重低於三個百分位,醫師會先了解是否有餵食上的問題,經過飲食上的指導,若是兩個月後都沒有成長,就要抽血檢驗是否有其他疾病所導致的營養不良。

 

頭圍

 

檢查頭圍大小,是否過大、過小,或是沒有成長。一般來說,若是頭圍過大,例如超過百分位九十七,會先了解是否可能為遺傳因素,若非遺傳因素,則須以腦部超音波了解是否有疾病。常見的腦部疾病有水腦、遺傳代謝或其他疾病。

 

一般檢查指的是什麼?

 

一般檢查指的是檢視寶寶從頭到腳的外觀是否有異常;檢測寶寶的體溫、脈搏、心跳;以及寶寶的活動力或當下的精神狀況好不好。此外,醫師也會向爸媽或寶寶的照顧者詢問寶寶平日的食慾與大小便等等狀況是否正常。

 

體溫與脈搏

檢查體溫與脈搏是否正常。通常身體檢查是跟打預防針一起的,發燒是不能打的。

 

臉部

了解寶寶的五官是否對稱,或是有歪斜的狀況。

 

囟門

觸摸寶寶前囟門處,了解是否有鼓起的現象(代表腦壓增加),或是凹陷(可能是營養不良或是脫水)。另外,寶寶的囟門通常會在一歲到一歲半之間合起來,若是過早就密合有可能影響寶寶腦部的發育。

 

眼睛

以光筆照射寶寶的眼睛,觀察瞳孔大小以及對光的反應,以及是否有斜視的狀況。

 

嘴巴

檢查嘴巴外觀,並讓寶寶張嘴檢查是否有兔唇、顎裂等異常,口腔黏膜是否有小白點類的情形是奶垢或鵝口瘡。

 

耳朵

檢查耳朵的大小是否適當,有無耳道或是長異物。另外則是在寶寶的耳朵旁邊發出聲音或是叫他,看看他對聲音是否有反應。

 

頸部

檢查寶寶是否有斜頸現象,或頸部兩側是否有先天性腫塊。

 

皮膚

按壓額頭了解是否有黃疸。

 

心臟(心雜音)

檢查心臟是否有雜音。有些寶寶會有暫時性的心雜音,之後慢慢會消失,若未消失則視情形施作心臟超音波,了解是否有先天性疾病的可能。

 

腹部

1. 摸肚子檢查肝脾是否有腫大或是硬塊。

2. 檢查腸胃的蠕動狀況是否正常。

3. 輕敲肚子了解是否有脹氣問題。

 

改善脹氣的方法

* 改善餵食的方法,通常餵牛奶的脹氣問題較嚴重,餵奶前要檢查奶嘴是否有過多空氣。

* 無論是餵母乳或是餵配方奶,在寶寶喝完奶後務必要幫他拍背排氣。

* 在餵食後一個小時以後,以順時針的方向按摩肚臍周圍,或是用毛巾熱敷肚子。

* 在肚子周圍塗上薄荷油,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寶寶排氣。

 

外生殖器

1.按壓腹股溝管是否鼓起或很大,過大有可能是疝氣所致(腸胃跑到腹股溝管)

2 檢查外生殖器的外觀、大小與位置是否正常,陰囊水腫或是隱睪是最常見的問題;另外則是看男生的包皮是否過緊,以及是否有尿道等等。

3 檢查睪丸是否有隱睪或是疝氣。

 

四肢

檢查寶寶的四肢外觀是否正常,例如手指是否多指(超過五支手指頭),是否有長短腳。

 

髖關節

1. 將寶寶的下之彎曲成90°角並往下壓,檢查寶寶是否有先天性髖關節異常或是脫臼。

2. 輕輕轉動關節時注意是否會發出聲音,若發出聲音代表有異常。

 

 

--------------------------------------------------------------------------

 

一個月

 

胸圍

剛出生的寶寶必須要測量這個項目,正常情形下,胸圍應比頭圍小,如果頭圍過大,有可能是呼吸系統有問題,或有橫隔疝氣(腸胃等器官往上移到胸腔)的問題。

 

驚嚇反應

這項檢查目的在了解寶寶的神經肌肉與反射,做法是一手抱住寶寶臀部,一手托住寶寶的頭頸部,在讓寶寶靠近床上的情形下稍微放開托住頭部的手,並觀察寶寶的反應,正常的反應是寶寶會張開雙手好像要擁抱的樣子。

 

注視物體

拿出玩具或能吸引他的東西,看看他的眼睛是否能夠注視這個物體。

 

寶寶健康檢查的間距是如何訂出來的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小兒科主任廖賜寶表示,健保所訂定的檢查時程是與注射疫苗的時間相配合,以往爸媽帶寶寶上醫院打預防針必須花費掛號費與診察費,但是現在將做健康檢查的時間調整成與打疫苗的時間相同,並且在做完健康檢查後直接注射疫苗,由於寶寶做健康檢查的掛號費與診察費均由健保給付,因此爸媽就可以少付掛號費與診察費了。

 

 

--------------------------------------------------------------------------

 

兩到三個月

 

兩到三個月的檢查項目與一個月時大致相同,但在發展診察上多了幾個新的項目。

 

寶寶的發展狀況可分為粗動作、細動作、語言與認知發展、以及情緒與社會性發展等四種,這些發展主要與腦部以及身體運動神經的發展有關。仔細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的家長紀錄事項可以幫助爸媽更了解寶寶的身心發展是否正常。

 

抬頭

讓寶寶趴著,看看他是否有抬頭的能力。

 

手掌張開

兩到三個月的寶寶手掌只能部分打開,必須到四個月後才能完全打開。

 

對人微笑

這個項目看的是寶寶的社會溝通能力的發展。

 

 

--------------------------------------------------------------------------

 

六到七個月

 

口腔檢查

1. 檢查舌頭動的狀況,觀察舌繫帶是否有過長或過緊的狀況,若有上述狀況,可以剪刀或是雷射加以改善。

2. 有些寶寶會在六個月開始長牙,通常下排的牙齒會先長出兩顆大門牙。儘管每個寶寶長牙的速度不一,但若寶寶在一歲半之前仍未長出任何牙齒,小兒科醫師會轉診給牙科醫師評估是否有異常。

 

翻身

寶寶通常在四個月左右就能翻身,而最晚不超過(滿)六個月。

 

伸手拿東西

將寶寶喜歡或感興趣的玩具放在他眼前,觀察他是否能伸手抓取。

 

對聲音敏銳

在寶寶耳朵旁叫他的名字,看看他是否會有反應。

 

蓋臉試驗

將毛巾或是布放在寶寶臉上,測試寶寶是否能夠立即伸手將毛巾拿開。這個試驗主要在了解寶寶腦部以及感覺統合的能力是否成熟。

 

廖賜寶醫師表示,在進行發展診療時,除了現場測試寶寶的各種反應之外,家長平日的觀察也很重要。如果寶寶的身心發展狀況非常緩慢,在兒童健康手冊的家長檢查項目中只能做到一、兩項,通常會請爸媽再重新作答,假使寶寶確實只能做到一、兩項,視情形最多再觀察六個月,若是六個月後仍無改變,則須轉介其他早療單位,讓小兒神經科、兒童心智科、復健科進行診斷並治療。

 

 

--------------------------------------------------------------------------

 

九個月到十個月

 

會爬

 

扶站

寶寶從九個月大之後,其雙腿就能支撐自己的體重。

 

表達再見

寶寶懂得學習模仿,也能揮手表達再見。

 

發出ㄅㄚˋ的聲音

這時候的寶寶已能發出單音。

 

 

--------------------------------------------------------------------------

 

一歲

 

站穩

寶寶的腿部肌肉發育得更好,能讓自己站穩。

 

扶走

滿一歲時,寶寶應能扶著東西走路。

 

手指拿物

這時候的寶寶已能靈活地使用他的手指來抓取小東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吳敵阿母 的頭像
    吳敵阿母

    Fon and Hua's family

    吳敵阿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